快讯

30万股民哭晕,中国中免,彻底跌懵!

2024-12-27 09:57:26点击量:140342

快四年了,中国中免(601888.SH)的下跌,什么时候是个头?公司三十多万股东,备受煎熬。

2021年至今,中国中免市值从8000多亿跌到现在1000多亿,期间最大跌幅超80%。

跟股价一同溃败的,是公司的业绩。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中免净利润39.19亿元,不到2021年同期的一半。

当年号称“免税茅”的中国中免,如今为啥这么惨?

原因在于:免税这个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中国中免的核心业务就是免税店,关键收入来源是海南,海南贡献公司收入超过一半。

现在海南免税市场是什么情况呢?

整个2024年上半年,海南省港口和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3568.45万人次,同比增长9.1%;

另一方面,海口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7月,离岛免税累计销售额为201.3亿元,同比下降30.4%。

6月海南旅游旺季,有游客表示,“不少店铺都空荡荡,想买的护肤品价格并不便宜,要么没货,要么折扣少,怪不得人少。”

整个行业都不行,中国中免这种行业龙头怎么好得了?

中国中免在海南的营收主力,三亚市免税店上半年营收近120亿元,同比减少29%。反映到中国中免的业绩,其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下滑15.38%,净利润下滑24.72%。

免税行业为啥沦落至此?

三大原因:

1、中产没钱了;2、平替太多了;3、价格优势不明显了。

所谓“中产没钱”,就是字面意思,相信大家都有体会。

过去,免税店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大家能花比较少的钱,买到海外大牌。哪些人想要买大牌又希望省点钱呢?显然主要是那种有一点钱,也有一些消费品味,但算不上特别有钱的群体。也就是所谓“中产”,或者“伪中产”,这部分群体近年来过得怎么样呢?

我们再说说“平替太多”。

近年国货崛起,能够平替国外品牌的国产商品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近年消费者购买国外大牌商品的欲望在降低。

最后,其实免税店已经没什么价格优势了。

相信大家逛商场也发现了,各种大牌促销、打折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甚至已经降到了商场价格比免税还低的程度。这一方面是因为生意难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竞争激烈。

现在还有各种跨国电商平台、各种“海淘”,电商还在持续打价格战,线上平台的便利性、性价比往往比免税店更有优势。

中国中免正在“积极自救”。

成本端,中国中免负担最重的一块支出其实是付给机场的租金。现在,在中国中免的努力下,租金下调了。

疫情前首都机场年保底租金30.3亿元,上海机场是61.5亿元,加起来90多亿,要知道2019年中国中免利润也才46亿,说中国中免在为机场打工毫不为过。

2023年12月,中国中免分别与首都机场、上海机场签订了免税店经营补充协议,约定机场免税店的租金改为“保底+提成”的模式。首都机场的年保底租金降到约为5.58亿元,上海机场的年保底租金约为7.07亿元,较此前大幅下调。

另外,中国中免2024年前三季度通过引进165个新品牌,特别是超过40%的国产品牌。

虽然在业务基本面的海南遭遇滑铁卢,但是受益于免签政策和国际航班恢复,中国中免北京机场免税门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40%,上海机场免税门店收入同比增长近60%。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2.57%,同比提升1.09个百分点。不过,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51.16%。

中国中免的自救显然有一定成效。但在当前经济环境,特别是消费市场环境下,最后能做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

免税消费,说到底,是一种“可选消费”。

这年头,对老百姓来讲,去免税店shopping既然不是“必需”的,那就是“可砍”的。

中国中免的困境,也是整个消费市场的缩影。

来源:今天头条

责任编辑:魏 博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