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

毛泽东主席、习近平总书记为何高度评价张謇

2023-11-10 10:19:04点击量:131961

张謇的人生,可谓立体、复杂、多变。穿越历史的时空,反复与他对话和沟通,我们试图在过去、现在、未来,经济、政治、文化的结合中,找寻他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这里用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高度评价张謇,两个“结合”、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两个是”定位,张謇前半生和后半生显著差别,张謇与南通两个“互相成就”,传统现代化路径的工业化、城镇化,“中国近代第一城”文化遗产、国家和民族精神财富,企业观察视角、对张謇评价视角,张謇企业家精神两个识读路径,新时代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企业家精神等九个“两”,来深度解读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的名贤张謇。

第一个“两”:

2020年7月、11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高度评价、热情称赞张謇。

为筹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的第一个座谈会,就是2020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企业家座谈会”命名会议,更是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企业家精神。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为当代的工商界、经济界,为全中国、全民族树立了企业家榜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评价张謇先生,称他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微信图片_20231110102052.png

时过三个多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2020年11月12日,总书记第一次地方视察来到南通,在博物苑参观了张謇的生平业绩展,人民日报、新华社都分别及时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报道说:“习近平强调,张謇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作为中华文化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张謇意识到落后必然挨打、实业才能救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提倡实干兴邦,起而行之,兴办了一系列实业、教育、医疗、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群众,造福乡梓,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新华社同时报道说:“习近平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过程中,从不同的视角作出评价,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这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时代的高度。

第二个“两”:

从两个“结合”、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两个是”的定位来认识和进一步阐释张謇。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高度评价张謇,体现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一方面注重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注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和学术基础,又具有广泛的现实和群众基础。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又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微信图片_20231110102123.jpg

从“两个结合”和“两个是”的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定位上看,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挖掘历史资源,并转化成了当下的话语体系,树立了新时代的榜样,为中华民族前行提供了支撑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高度评价张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相推进“两个结合”基础上,形成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生动案例。可以说,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一个具体个案,同时更是最好的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浩浩荡荡的中华民族史、特别是近代历史文化中,指出张謇身上体现了丰厚的历史土壤和文化条件,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对张謇的评价和赞誉,给新时代提供了关于张謇的话语:一是工商界、经济界要学习“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张謇,二是要把南通博物苑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个“两”:

张謇前半生和后半生极为清楚、极为显著的差别。

回望状元企业家张謇的一生,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其人生可以粗略地分为前半生、后半生。1895年以前,可以说是“学而优则仕”。主体是研究学业,学习国学,丰富人文精神,参加科举考试二十余场次,答理论的卷子,为当政者建言献策;1895年以后,可以说是“实业以救国”,主体是兴办实业,学习西学,履行科学精神,创办数十多家企事业,答实践的卷子,为家乡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创造了南通近代辉煌。

他虽然没能实现读书、做官传统意义上的双峰,但创造了教育、实业从传统走向现代新的高峰。概括起来,他的前半段是状元,后半段则是实业家,前半生是莘莘学子,后半生则是实业巨子。

第四个“两”:

张謇与南通两个“互相成就”——张謇成就了“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成就了张謇的伟业。

微信图片_20231110101227.jpg

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荣获者吴良镛教授题词

如果说“一个人、一座城”,是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对张謇的科学结论,那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则是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先生,从中国近代史、世界城市史的角度进一步深刻阐释了张謇的所创近代辉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100年前的南通,已经建成了以农工商实业为主体的基本完备的近代经济体系,建成了由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艺术教育、社会教育等组成的比较完全的近代教育体系,建成了以公益慈善事业为内容的比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其实,也正是家乡南通成就了张謇。张謇办的第一个纱厂之所以成功,有一个重要的地域经济基础。南通这片江海大地是著名棉区,盛产优质棉花,家家户户都有纺纱、织布的传统手工业。张謇在这里创办现代化的纱厂,所以能够把南通植棉、纺纱、织布的整个产业链贯通了。

同时,张謇在经营南通过程中与家乡老百姓形成了比较良好的互动,他的先进理念能逐渐被广大江海子民所接受。在他的引领下,发动家乡民众合力办成了他在南通的巨大事业。如果没有这样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没有这样广泛的群众基础,张謇首创的大生纱厂将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因此,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上看,张謇创造了“中国近代第一城”,也正是南通创造了张謇的伟业,给张謇伟业以地域全方位的强大支撑。

第五个“两”:

传统现代化通常有两个路径,一是工业化,二是城镇化。张謇在从旧思想到新观念的历史性转折过程中,善于接受日本等国的新理念和科学精神,在南通推广工业化和城镇化。

微信图片_20231110102251.jpg 

张謇在1895年筹办的南通大生纱厂

张謇率先创办的第一个企业大生纱厂,事实上成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近代昭示。他在南通兴办的工业、农业、商业这些他眼里的“大实业”,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张謇以工兴农、工农联合、以工引领社会,推动了南通工业化的具体实践。

张謇在实业救国的同时,事实上又走出了现代化的第二条并行的路子,那就是城镇化。他革新社会,同时又改造人,引领农业向工业化、企业化、组织化发展,推动“乡村中国”逐渐走向“城镇中国”,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和经济和社会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城市创造的鲜活样本和范例。当时,南通“一城三镇”已经很繁荣、发达,通州的金沙、石港也是商铺林立。尤其是张謇在南黄海岸,从启东吕四港到连云港陈家港,这600多里长、100米宽海岸线的江海滩涂上,展开了废灶兴垦的近代农业的大规模实践。还在广袤的苏北平原、辽阔的南黄海边培育了诸如启东海复镇,海门三厂镇、常乐镇,通州湾三余镇,如东大豫镇,盐城大丰镇等二三十个业兴人旺的集镇。

第六个“两”:

两份“精神文化遗产”——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地域文化遗产、国家和民族层面精神财富。

如果说张謇一手创造的“中国近代第一城”是他留给家乡南通的历史辉煌、物质遗存和文化遗产的话,那么爱国企业家精神就是他跨越时空留给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微信图片_20231110102306.jpg

南通博物苑苑景

张謇在实业、教育方面和公益慈善等其它诸多领域展开了他在南通的探索性实践。这些成就,是他留给南通历史上辉煌,属于物质遗存和文化遗产。在濠河两岸、“一城三镇”,亦或是江海大地、长江两岸,都可以看到张謇行走的足迹,更可以看到张謇当年所创留下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然而,张謇是属于南通的,更是属于全中国、全民族的。在张謇研究的前后100多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用“爱国”和“典范”来评价张謇颇为多见。习近平总书记评价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这是在国家、民族层面,在整个工商界、经济界层面,张謇的精神高度和文化价值。所以,走出南通,站在民族和国家层面,张謇所开启的近代以来的企业家精神,是新时代企业家的榜样,能够为新时代企业家队伍带来丰厚的历史滋养和文化土壤。

第七个“两”:

两个观察问题、认识事物的“视角”——企业观察视角、对张謇评价视角。

一方面,是对作为经济单位的企业认识演变史的视角,即从企业、到企业家、再到企业家精神;另一方面,是对张謇评价的视角,即从“不能忘记”到“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再到“爱国企业家典范”演变史视角。

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对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认识是逐步演变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企业整体角度来认识一个经济单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企业最为重要的人物被称为企业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他阐明的企业家精神,既是历史创造,更是现实需要。视角越来越聚焦,从企业家生产巨大物质财富转向创造伟大文化财富。

微信图片_20231110102345.jpg

研究发现,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张謇的评价也是逐步演变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同志与黄炎培先生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到了新时期,2003年的4月1日,适逢张謇诞辰150周年,江泽民同志给《张謇》画册题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到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会议和地方考察中,都高度地赞扬、评价张謇,特别是突出爱国主义这个张謇精神世界的灵魂和核心。从新中国、新时期到新时代,对张謇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和揭示是一贯的,又是不断递进的。

第八个“两”:

张謇企业家精神两个识读路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企业家精神的五个方面、张謇具有时代和个人特征的企业家精神四个方面的特质。

认识张謇企业家精神有两个识读路径,一个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企业家精神的五个方面: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国际视野。按照新时代记话语就是:

一是希望大家增强爱国情怀。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正所谓“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二是希望大家勇于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

三是希望大家诚信守法。“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无信不立,企业和企业家更是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企业家要同方方面面打交道,调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没有诚信寸步难行。

四是希望大家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

五是希望大家拓展国际视野。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家在国际市场上锻炼成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

另一个就是张謇具有时代和个人特征的企业家精神的四个方面特质:一是起而行之、敢为人先的强国担当;二是强毅力行、甘为牛马的奋斗姿态;三是知己知彼、见贤思齐的国际视野;四是福泽百姓、公仆天下的社会责任。

在建党百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家精神的揭示和阐述,就是希望中国工商界和经济界要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我和赵明远副主委等南通部分历史文化学者,从企业家精神角度撰写张謇企业家精神专著。这是地方图书史上第一次以张謇企业家精神的视角来讨论历史人物。当时用了两个大:大情怀、大世界,以此来高度概括张謇精神世界的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揭示的企业家精神的五个方面,与我们这本书上阐明的张謇的家国情怀、创新意识、诚信之道、民生关怀、世界眼光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张謇的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张謇能给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提供历史的注解。

张謇毕竟是一个过去一百年的历史人物,他首先是一位状元,他当时办企业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光为了赚钱,所以,张謇还突出地具有处于他那个时代、属于他个人的企业家特质和品格。很多专家学者做了概括,我觉得张謇具有时代和个人特征的企业家精神四个方面的特质,从微观上和历史进程上来讲,更具有与张謇精神世界的对应性和契合性。

第九个“两”:

高度重视和发扬光大企业家精神财富的两个层面——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企业家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也就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对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当前要特别注重首先是激发和保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习近平总书记用的是弘扬,弘扬的面更广,涉及到的主体更多。

也就是今天把企业家精神发扬光大有两个层面,首先是激发和保护,然后就是全社会来弘扬。通过这两个大会报告,我们就知道,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一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二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在2021年的国庆前夕,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央有关部门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做了系统梳理,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阐述的企业家精神成为新时代八个精神之一。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讨论张謇就有了新时代视角,也就是用新的话语体系,进一步来认识、解读、学习张謇。

尤其让我们感到高兴和欣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著,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本,发展到今天《习近平著作选读》两卷本。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本没有收录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之后,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之一,他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讲话收录了进去。可见,这一篇文章是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

来源:作者:张謇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黄正平

责任编辑:林锋云

推荐